<
青海气象网

解放思想 深化改革 全面推进具有高原特色的气象现代化

【字体:   2014-01-26 16:40:30   来源: 青海气象网

  ——2014年全省气象局长会议工作报告

  谢双亭

  (2014年1月27日)

同志们:

此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全省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气象局长会议精神,总结2013年工作,分析把握深化改革的形势和任务,部署2014年任务,加快构建具有青海高原特色的气象现代化体系。

一、2013年工作回顾

2013年在中国气象局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省局党组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气象局长会议的工作部署,全力服务好青海“两新”目标和“三区”战略建设,较好的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扎实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省局党组将学习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加强领导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贯穿到各项工作部署中,制定了学习贯彻的《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举办了三期处级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培训班。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汪洋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对气象工作的批示和讲话精神。以处以上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全体党员积极参与,扎实开展了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八项规定”,认真查找和整改“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下发了《实施细则》和《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切实落实整改,全年会议、车辆维持、公务接待等费用减少6成,三公经费减少5成,工作作风得到明显改进。聚焦“四风”切中要害,开展批评认真诚恳,通过活动,凝心聚力,达到了“团结、批评、团结”的目的,提高了贯彻落实中国气象局党组和青海省委重大决策部署的执行力。

(二)启动具有高原特色的气象现代化建设

认真分析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和新任务,抓住我省气象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顶层设计,成立了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工作组,制定了工作方案。因地制宜,以构建具有青海高原特色的现代业务服务体系作为主攻方向,编制了省级气象现代化总体方案和指标体系,气象现代化建设全面启动。

气象工作政府化得到加强。全省气象灾害防御机制不断健全,省政府印发了《青海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将《青海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列为2013年立法起草调研项目;省政协将《条例》立法列为督办重点提案;1州9县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绩效考核,70%的市州政府与气象部门签订目标任务考核责任书;9个市州政府出台了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工作的实施意见;19个县出台了气象灾害防御规划,12个县成立了气象灾害防御领导小组;7个市州政府和70%的县政府出台了气象灾害防御专项应急预案;黄南州政府组织召开了黄南州气象现代化建设实施方案论证会。省委、省政府关心支持气象工作,骆惠宁书记、郝鹏省长、王建军副书记、严金海副省长等领导年内对气象工作做出批示15次。6月14日,严金海副省长到省气象局调研指导工作。省政府每年对全省人工增雨、防雹和藏语天气预报工作分别给予3500万和250万元的专项经费支持。

气象业务现代化有效推进。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不断提升,通过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气象保障工程、气象预警信息发布专项、三农服务专项等项目建设,夯实发展基础。推进气象为农两个体系建设,3个县政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涉农专家联盟;24个县开展社区和农村气象应急准备认证;4个县建成农业气象示范基地,大通县成立了首个为农服务地方机构,湟源县城关镇被中国气象局认定为标准化气象灾害防御乡镇;统一开发了省、州、县三级农牧业气象业务服务平台。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建设,2013年新建LED电子显示屏59块、农村大喇叭28个、信息服务站54个,新增气象信息员480人。气象预报预测水平稳步提高,预报预测业务质量对于国家级的指导预报首次实现全部正订正,全国综合排名较去年上升2位,预测质量相当于指导质量提高率5.8%。组织研发省州县一体化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平台,开展了所有县级站的月气温、降水预测工作,开展了乡镇、大城市精细化预报和山洪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得到强化,新建区域自动气象站95个,全省共建成地面气象观测站487个,站网密度达到7.0个/万平方公里,乡镇覆盖率达到73%。建成了5个州级气象装备维护技术保障分中心、5个州级移动气象计量校准系统。组织开发了青海省气象信息服务平台,与青海省地理信息局、水利厅、西宁和甘肃空管等单位开通了专线,实现了资料共享。国家级地面气象业务取消夜间人工观测,顺利完成切换,航危报改革与地面气象观测业务调整同步实施。

气象服务社会化能力逐步提升。建立完善了与电信运营商和广播电视等传媒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紧急发布制度,实现气象预警信息在省级广播电视台的全覆盖,建立了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全网发布机制和绿色通道。与农牧、环保、交通等9个厅局建立了信息共享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与省公安厅、交通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恶劣天气公路交通应急管理工作的通知》,服务社会化的机制不断深化,能力逐步提升。

气象服务工作成效显著。决策气象服务科学有效。面对冬春连旱的形势,各级气象台站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抗旱气象服务。全力做好茶卡山洪灾害和大通突破历史极值强降雨气象服务工作。发布《青海省气候变化监测评估专题报告》6期,《三江源地区适应气候变化决策咨询报告》、可可西里水患气象监测服务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等决策材料获严金海副省长批示肯定。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高。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为89.1分,列全国第五位,农村、城市气象服务满意度分别列全国第二和第十一位。全省共发布各类灾害性天气预警7次,预警信号328次,接收总人(次)数达2569.1万人(次)。专业专项气象服务实用性强。建立了与电力、水电、铁路等部门的合作机制,完善与草原森林防火部门联合检查机制,完成了公路交通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建成了公共气象服务业务系统和公路交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系统。春运、高考、青洽会、环湖赛等专项气象保障服务有力有效。人影工作效果明显。西宁、海南、黄南3地和贵德等7县成立了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5县22个人工防雹炮点完成标准化建设。东部农业区抗旱增雨2.60亿立方米,三江源地区保障生态增雨42.91亿立方米,防雹减灾面积为45.22万亩。环境气象业务顺利实施。与环保厅开展合作,明确了职责分工,建立了合作机制。制定了重污染天气预警等级标准和发布流程,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联合工作方案。9月开展了污染气象条件预报。

科技创新和人才体系建设不断深入。全年科研立项81项,经费494.7万元。围绕气象业务、服务等关键问题凝练省局重点科研项目,加大支持力度,重点项目经费占省局科研总经费的八成,在核心期刊发表科研论文40篇。《青海省东北部地区冰雹天气的雷达自动识别方法研究》等5项科研成果通过业务化验收。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选拔了4名正研级和4名副研级高级工程师后备人才。10人获副研级气象高级工程师任职资格,22人获工程师任职资格。接收引进本科及以上毕业生37名,定向5名,为一、二类艰苦台站补充19名编外聘用人员。选送8人攻读研究生学历(学位),其中博士2人。参加中国局干部培训学院各类培训113人次,举办培训班21期。选派2名同志到浙江挂职交流、4名参加“帮企业,助增长”工作、2名到藏区基层乡镇帮助工作。建立了巡视制度并对三个处级单位进行了巡视。

  

编辑: 青海.赵海梅
收藏此页】 【打印

气象服务

气象服务热线
拨打400-6000-121进行气象服务咨询、建议、合作与投诉
天气预报电话查询
拨打12121或96121进行天气预报查询
手机查询
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登陆中国天气WAP版查看各地天气资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青海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